首 页 禁毒要闻 新闻播报 宣传教育 网上展馆 禁毒视频 禁毒法制 戒毒指南 资料下载
现在的位置:首页 >> 新闻播报 >> 八闽动态
周宁浦源:构建“禁毒+”工作法助推“无毒乡村”建设
公开属性: 主动公开      来源:福建省禁毒委员会    供稿人:    审核人:    点击数:63    发布日期:2024-04-08

福建法治报2024年04月03日讯 周宁县浦源镇浦源村曾被评为“福建最美乡村”,村内鲤鱼溪景区是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、福建省十大旅游风景区,“人鱼同乐”文化吸引着各地游客纷至沓来。

漫步于鲤鱼溪景区,依水而建的周宁县“无毒有鲤”景区禁毒教育基地吸引了不少游客目光。该基地以“文旅+禁毒”工作模式,巧妙地将禁毒工作与当地的鱼祭、土豆节等民俗文化相结合,举办形式多样的禁毒宣传活动,不仅有效传递了禁毒知识,更成为景区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,为游客带来了深刻的禁毒教育体验。

浦源镇是省禁毒委确立的首批“无毒乡村”守护行动省级联系点。近年来,浦源镇以创建“无毒乡村”为契机,打造“无毒有鲤”品牌,通过“文旅+禁毒”“宗祠+禁毒”和“行业+禁毒”工作模式,夯实浦源镇禁毒工作基础,推动禁毒文化与鲤鱼、生态、民俗等特色文化深度融合,以文塑旅、以旅彰文,构建具有浦源地方特色的毒品治理体系,打造山区特色文旅小镇。

郑氏,是浦源当地大姓。浦源郑氏宗祠始建于明代,位于鲤鱼溪景区内,是目前华东地区保存最完整的宗祠之一。一直以来,郑氏宗祠历来对后代子孙行为规范极为严格。

浦源镇党委政府充分发挥郑氏宗祠的影响力,探索“宗祠+禁毒”工作模式,借助宗祠平台,发动当地宗族中有地位、有声望的群众在宗族中推广禁毒理念,扩大祖先“禁烟”古训影响力,培育出懂禁毒、善宣传、能担当的宗祠禁毒志愿者21名,在宗祠活动中融入禁毒宣传元素,形成良好的禁毒氛围。

禁毒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,社会力量参与对禁毒工作发展至关重要。

“无毒乡村”守护行动开展以来,周宁县禁毒办、浦源镇党委政府联合周宁县禁毒协会联合打造“行业+禁毒”工作模式,多次前往福州市周宁商会、周宁县上海商会开展“无毒乡村”守护行动座谈会,就发挥在外商会作用,加强吸毒人员帮扶救助、技能培训、就业指导等方面工作达成共识。

“大多的戒毒人员面临着回归社会难题,反映最多的是找工作困难,而社会一旦不接纳他们,他们往往会自卑,自暴自弃,甚至仇视社会,随之而来的是继续吸毒。”周宁县公安局禁毒大队大队长张涛向记者介绍,家住浦源镇的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周某,在解除强制隔离戒毒后回到家乡,因其有吸毒史,一次次应聘的失败经历,让他几度想要放弃,对生活也失去了希望,找工作成为他最苦恼的问题。

禁毒大队在了解情况后,积极与浦源派出所、就业中心、禁毒协会等社会力量沟通协调,经过多方努力,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周某终于找到了可心的工作。

“行业+禁毒”工作模式开展以来,各行业协会对浦源外流的50余名涉毒人员积极开展禁毒平安关爱工作,发放禁毒倡议书,了解在外无业涉毒人员掌握的技能以及就业意向,及时推送就业信息,帮助涉毒人员稳定就业。目前,浦源镇50余名外流吸毒人员中有7人得到帮扶救助,其余吸毒人员逐步戒断毒瘾,回归社会。

“文旅+禁毒”模式促使旅游业与禁毒宣传工作同步提升,花卉、文创产品等乡村产业得到高速发展;“宗祠+禁毒”模式在潜移默化中提升群众的法治意识、禁毒意识,为乡村振兴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;“行业+禁毒”模式对外流吸毒人员提供就业技能培训,因毒返贫现象得到根本性遏制。眼下的浦源,全民参与共建共治共享的毒品治理格局已然形成。(本报记者 王淇锋 通讯员 阙芳平)

责编:吴清辉

单位:福建省禁毒委员会办公室 地址:福州市华林路12号 电话:0591-87094411
网名题字:崔承顺,中国科学院书法学会会长、文联主席、中国书协成员、著名书法家
网络运营:福建润商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:福州安盟电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
您是第9412657位贵宾     今天访问量:3266     当前在线人数:136